包括四大行在內的多家銀行在近期下調了定期存款利率,其中三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的下降幅度最大,達到了15個基點,也就是0.15%。
以20萬元三年期定期存款為例,降息后三年下來累計少獲得的利息為900元,也就是一年少300元利息。
降息對利息帶來的影響看著不是很大,但你要知道降息是有累積效應的,明年如果再下降0.15%的話影響的利息總額將達到1800元,連續降息對存款人的實際收益就大了。
既然如此,為何還是有不少人愿意存三年期定期存款呢?主要有三個原因。
1.三年定期存款的利率高于一年期和二年期
三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雖然有所下跌,但相比于一年期和二年期來說還是比較高的。
對熱衷存款的人來說反正都是定存還不如找利率高一些的存,三年里并不會把錢取出來。
只有當利率發生倒掛,比如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年化利率高于三年期定期存款的年化利率,主要通過定存實現投資收益的人才會“拋棄”三年期定存。
2.沒有其他投資渠道
中國人主要的投資渠道為國債、存款、理財產品、股票、基金和房產,我們一個個來分析。
股票、和基金比較相似,屬于高風險高收益金融產品,風險厭惡型投資者不會接觸這兩類極有可能發生本金損失的東西。
房產在過去的二十年里幾乎是穩賺不賠的投資品,但2021年開始情況發生了變化,房子越來越賣不動、價格越來越低,再加上房產的總價較高,所以大部分不可能投資房地產。
理財產品是不少穩健型投資者的最愛,收益率高于定期存款,基本上沒有風險,不過這兩年情況發生了變化,理財產品也開始虧損了,哪怕是R2級別的理財產品也不例外。
比如,最近凈值型理財產品出現了連續多日的凈值下滑,并且還會持續一段時間。很多人不太敢繼續投資理財產品。
國債和存款類似,收益和本金能獲得絕對保障,但國債的利率也在下降,而且國債不是每時每刻都能購買的,只有國家發行的時候才能買,一年只能購買幾次。
轉了一圈我們發現還是定期存款比較合適普通人投資,因為實在找不到其他的投資渠道。
3.早存更加劃算,晚存損失更大
市場上每次傳出定期存款或者大額存單利率下調的消息時都會發生搶購、搶存的局面,這是因為這么做可以鎖定定期存款利率。
比如,2022年10月1日發布存款利率調整通知,10月10日起開始實施。在10月10日前存入的定期存款還是按照高利率計息的,哪怕之后降息了也沒事,三年里利率鎖定下來,不會降低。
相反,10月10日以后存入的錢只能按照降息后的利率計息。
這么一來可能出現晚了幾天存款三年里的利率均變少的情況。
綜上所述,哪怕三年定存利率不斷下調但對于普通人來說還是值得的,因為幾乎是唯一的投資渠道,尤其是對那些不能忍受本金遭受任何損失的人。